□苑廣闊
  23日下午,家住成都市雙橋路的10歲小女孩菲菲,因為不會背課文,外公用竹條打了她。聽到哭聲,菲菲的爸爸衝下樓阻止:“打娃娃只會嚇壞娃娃,反而增加娃娃的逆反心理!”阻攔無效的菲菲爸爸氣得撥打了110報警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來自騰訊大成網的調查數據顯示,在參與調查的6000多名網友中,59.66%的網友認為“該打,有些處罰是必需的”。(2月25日《成都商報》)
  這個調查結果足以說明“體罰教育”在當今社會仍舊有著不小的社會基礎和市場。這無疑就引出了一個很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:“體罰教育”在當今社會到底有無繼續存在的必要?曾幾何時,對不聽話或者是不能達到家長、老師滿意的孩子進行“體罰教育”,是我們的傳統,極少有人能在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完全沒有嘗過老師教鞭、父母雞毛撣子或笤帚疙瘩的厲害。
 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文明,“體罰教育”逐漸沒有了市場。但是一些家長甚至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也發現,過於寬鬆的“零體罰式教育”,同樣存在諸多不足之處。早在1979年,瑞典成為第一個全面立法禁止體罰兒童的國家。但瑞典精神病學家埃伯哈德出書指出,“零體罰式育兒”使兒童行為粗魯、沒有禮貌,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“小皇帝”。
  實際上,部分發達國家在“打孩子是否犯法”的問題上,態度也發生了變化。2009年8月,新西蘭通過“全民公決”,推翻了兩年前通過的《反體罰法》。據瞭解,《反體罰法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虐待兒童的效果,卻引發了大部分新西蘭家長的不滿。而在英國和澳大利亞,法律均允許父母對孩子施以“理智的懲罰手段”,對家長們來說,理性思考後有分寸、有節制地打屁股,有時勝過對著孩子說一堆大道理(據2013年12月24日《人民日報》)。
  國外教育界和政府對“體罰教育”的態度,對我們的家長、教育者顯然也是一種有益的啟發。一方面,我們必須對無節制的“棍棒教育”說不,對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傷害兒童現象說不;另一方面,教育也應該遵循平衡之道,講究寬嚴相濟,儘量把握住寬鬆與嚴厲之間的那個“度”。
  苑廣闊  (原標題:“體罰教育”有無繼續存在的必要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y89wyba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